我想静静:全球前五穿戴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信息?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有产品的地方就自然有竞争。一旦产品数量增多,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都想知道每个产品性能和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在这种念头的促使下,自然就会有排行榜的出现。前段时间出现的2015年智能穿戴品牌市场占有率排行榜的出现,除了能够显示各个品牌的市占比之外,在这个五强名单中,我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出一些东西。

rDCd_fxmisxu6241614

之于厂商:

Fitbit_renew

  既然Apple Watch卖得那么火,那么相信不少朋友都会觉得要数穿戴产品第一的话那么肯定是它了。然而双拳不敌四手这句老话到这个时代还是很有道理的,在2015年智能穿戴品牌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中,排在第一的是Fitbit(占市场份额的22.2%),第二才是Apple(占市场份额的18.6%)。

  虽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Apple Watch还是延续了苹果产品一贯“蛾妹子嘤”的表现,但专注于身体数据监控的厂商和产品还是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毕竟当下智能产品项目正面临中心化不强的困境,这样一来小米之所以能够排到第三(占市场份额的17.4%)可不是仅仅因为便宜了。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名竟然出现了BBK的身影,这也让笔者有点吃鲸,什么时候BBK除了蓝绿厂之外还有那么猛的产业了,结果仔细一看原来是BBK旗下的一个名为“小天才”的儿童电话手表。虽然不知道70万只的出货量是否有虚标成份,但的确证明也许儿童市场是智能穿戴产品的蓝海。(然而还是想想华强北有多少白板儿童智能手表吧)

之于用户:

  作为与下一代智能生活相关的产业,智能穿戴的概念提出较早,普及较广,理应得到较为全面的认知和发展。事实上从榜单上可以看出,是有更多消费者愿意消费并实际使用智能穿戴产品,现在在各种场合也可以看到更多用户在使用智能穿戴产品并有所谈论。然而消费者的行为足够告诉我们,他们明白智能穿戴产品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吗?

tap1

  其实,信息不对称还是在行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着。在信息流通速度愈发加快的背景下,行业激烈的竞争转化成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帮助消费者以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选所谓的“性价比”产品来购买,从而得到认知,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我们能从榜单中看到小米的的出现,是因为有很多消费者认为智能穿戴等于手环,手环只要能够记录身体状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手环甚至智能手表。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其实从侧面弱化了智能穿戴中心化概念在行业中的被认知程度。在赚快钱抢份额的氛围下,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趋势。长此下去,又会有多少初创团队愿意在中心化的穿戴设备上下功夫?创客在这方面的天马行空是否只能附庸在大公司上实现?这对于用户的未来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想法。

之于未来:

  从Jawbone发布Up系列,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开端以来,这个市场发展至今,难免会有一些迷茫。笔者其实已经很久没有以如此严肃的笔触,在《我想静静》这个系列中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然而市场调查的调性和此领域和消费者之间关系之密切,让笔者想要与大家研讨数据,对市场进行解读。

letf

  智能穿戴设备的作为入口中枢和数据收集点这两个发展方向其实无分贵贱,在以用户体验为主要诉求的下一代智能生活中,其实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两个部分现在的对待差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想想有55%的Apple Watch入手两个星期就被弃用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虽然说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但显然缺乏正确思路的引导,走弯路的时间会耽误我们很多。

  对于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厂商自身应该澄清明朗自己的定位,并为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采集准确性作为己任,提升数据在不同设备中的流通性。竞争是提升自身的最好做法,然而最后的胜利还需要大方向下的一致,才能事半功倍;而盲目地为份额斗争,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厂商自身,消费者的自我认知才是影响到这个市场发展的根基所在。

最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