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静静:电子产品啥时都注定是海洛因?

  说起电子上瘾,一般来说95后应该只在爸妈嘴里听过。这个如此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沿海地区逐渐蔓延到内陆地区。说到上瘾总要有个介质,在那个年代来说电子游戏可谓是最突出的上瘾介质,产生的故事相信有很多朋友都仍然记得吧。

  就连笔者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曾经沉迷在电子游戏厅,更不用说很多生活在那个年头,很多无论比笔者年长还是年幼的朋友了。画面缤纷内容刺激甚至尺度较大的特色,在缺乏娱乐的改革开放初期当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容易让人沉迷的(可能)不良内容吸引的,不仅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之外,还有别有用心的群体带来的不当行为。由电子游戏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似乎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回忆片段。

machine

  时过境迁,虽然台式电子游戏机和游戏厅已经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线,类型相似的电子竞技在最近几年也逐渐被社会主流接受,然而电子成瘾的行为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停止。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玩法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电子成瘾又有了全新的方式。

morningside

  吃饭用手机验毒从而衍生的手机叠叠乐已经是家常便饭,发生什么事故不是打算第一时间解决而是发个小视频相信也成为了不少朋友的常态,而最近在美国还冒出了首家手机依赖症治疗中心,专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各种不服,例如每分钟刷朋友圈N回,知乎微博刷完了通讯录也想看一遍?,每天看手机几百次发现没带手机就没有安全感觉得缺了啥这些病症。相关病友如若发现相似情况,请尽早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纽波特海滩心理的障碍治疗中心Morningside Recovery就医,热线电话46709394...

b61389269e7f9c636fe743e6b

  停停停,还是回到文章上吧。以往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只有网瘾游戏瘾才是需要戒掉的东西,现在连手机都成为了电子海洛因,实在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不过,相较于电子游戏从娱乐层面成瘾,现今的电子上瘾有完全不同的原因。在现代社会强大的信息流冲击,个人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在获得了相当多的便利的同时,副作用也同时发酵酝酿中。愈发丰富的信息在到达一个巅峰之后,将会正如函数曲线那样,迎来的不是便利,是焦虑和不安。这种焦虑和不安除了产生上述的各种情况之外,更多会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面。

20151205230656

  笔者偶尔也会逛逛豆瓣,这个从大学开始的习惯让笔者断断续续了解豆瓣的变化。以往(真)文艺气息爆棚的豆瓣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不少有意思的评论文章和驴友指路,那时候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绿;而现在同样(伪)文艺气息爆棚的豆瓣中,看似日渐火热的小组在明面上昭示了社交网络的胜利,似乎我们能够更加方便了解到屏幕那方的人的思维,但暗地里却是各种“约吗”“进群”“发红包”和各种打着文艺旗号的假装骄傲和相互暧昧。

kindle

  所谓的电子海洛因和电子上瘾,无论在哪个年代,归根究底都是人类害怕寂寞的天性,与愈发进步的商业社会繁荣下隐含的深厚寂寞,之间冲撞下产生的一种情绪。电子数码的发展带来的优势让我们走得越来越快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却已经很难再安心下来思考和体味。别跟我说你从app版的kindle转成电子阅读器就是你爱阅读,也不要因为这一年间看过三十多本书就觉得自己有所成长。现在还有多少人敢触摸纸质书沉浸在字里行间细致品味思考,而不是快速点点点来自欺欺人?

chai

  正如陈扬在hins live in passion 2015广州站所说的,“够胆向前拆拆拆,变变变。计我话,你够胆变,你够唔够胆停低呢你?”愈发规矩的社会中大家都想抓取更多的筹码来保证所谓安稳的生活,殊不知安稳是自省、自在和自控的结合。若心有虔诚之所向,又何妨一丝风吹草动?电子海洛因在这个时代的解药,终究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开。

logo

最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