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都禁飞了 也谈智能无人机的今生来世
小米即将杀进来了!

最近有几件事把智能无人机再次推到了我们的视线中:第一件是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将华盛顿特区的华盛顿市中心方圆25公里划为新的无人机禁飞区,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问题重新被提上日程;第二件是雷博科技旗下的零度科技发布了三个版本的消费机智能无人机Zero Explorer,其拉风的外观造型与消费级定价引发了大量极客的关注;第三件则有点吓人,传闻小米投资了智能无人机项目,为什么吓人呢?据说小米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啊!

智能无人机的今生来世

赶在小米正式进入市场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智能无人机的今生与来世吧,我担心将来无法冷静的同大家探讨相关话题了。

今生

说到只能无人机,对这块市场有所了解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DJI大疆,这家来自深圳的公司依靠在智能无人机项目上的成绩迅速蹿升为该行业的标杆企业,从无人机飞控系统到整体航拍方案、从多轴云台到高清图传,DJI大疆以“飞行影像系统”为核心发展方向,其产品已被广泛用于航拍、电影、新闻、娱乐等个性化领域。

大疆智能无人机

DJI大疆目前已经发布了多款Phantom系列的无人机,因为其拍摄角度的特殊性,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这种体验时非常新鲜的。相比之前的载人直升飞机拍摄来说,成本下降的不是一星半点,且用途多样化,市场的接受能力自然很大。难以想象,DJI大疆在北京、香港、美国、德国、日本均已开设分公司,仅深圳总部就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运营规模已经非常之大了。

零度科技可能大家并不熟悉,其母公司雷柏科技必定有所耳闻。其在电脑外设方面的市场占有率相当的高,但其在无人航拍飞机行业已经积淀了八年之久,旗下的产品也曾参加过抗震救灾、钓鱼岛测绘。2013年他们进军多旋翼无人机市场,首款产品双子星(GEMINI)的安全特性在业内引发强烈关注,其出问题的概率控制在了亿分之一这种超低概率之内。

Zero Explorer智能无人机
Zero Explorer智能无人机(图片来自网络)

这款Zero Explorer多翼智能无人机采用了全新的设计,一改大家对智能无人机的外观印象,这种硬朗的外观有一种军工的设备的感觉。整体菱角分明阳刚气质显而易见,黑绿色的搭配让科技感更加充足。作为一款消费级产品,安全性上肯定是下足了功夫,其两级落地脚架设计可以说让无人机降落得到了必要保障。

三轴增稳云台

官方介绍称Zero Explorer智能无人机的航拍效果同样出众,因为其搭载了三轴增稳云台,镜头大角度旋转拍摄技术为在空中的灵活拍摄提供了保障。

除了这些基础功能之外,还新增了很多相关的智能化体验,且在价格上有折更大的优势,最低3199的价格已经做够有诚意。雷柏在智能无人机行业并非新手,曾经的多款产品历经了市场的考验,相信在体验上绝对值得期待。

多旋翼无人机

关于小米,日前有消息称小米已经投资了一个无人机团队,该团队的名字叫飞米,公司第一款产品将与小米分成,之后的产品由公司开发与销售,小米只享受股份待遇。目前尚不清楚小米的无人机何时会发布,但据说小蚁科技(小米投资公司)的运动相机即将发布,这款无人机若无意外的话将能够和小蚁运动相机配套使用。另外还有消息称飞米第一版无人机原型因为与DJI大疆的Phantom产品过于相似而流产,但有了小米的鼎力支持,加上这家公司的技术基础,小米应该很快就要入局了。

GoPro拍摄作品
GoPro拍摄作品

在刚刚过去的CES 2015消费电子展会上,媒体就GoPro是否会进军智能无人机的问题对GoPro的老板Nick Woodman穷追不舍,最终Nick松口承认正在进行相关研发,并表示“GoPro非常适合无人机,而无人机也很适合GoPro”。为什么这么说呢?GoPro在全球以极限环境下的拍照设备闻名,产品广泛用于攀岩、冲浪、徒步、蹦极等等各类极限运动/环境中,这些设备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认可。智能无人机项目对于GoPro来说,只是时间的问题。

事实上,仅仅在国内涉及到智能无人机项目的团队就有数十家之多。相关供应链也比较成熟,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广东一带,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广州多是消费级的飞机,而北京做军方、行业的偏多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获得广泛关注的无人机绝大部分是多轴的,这是这两年最大的一个变化。传统无人机分固定翼和直升机,多轴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可以稳定悬停,比直升机更可靠,并且研发/技术成本更低。

来世

智能产品已经从我们身边的小东西发展到各个领域,大多数仍处于初级智能阶段且过于依赖智能手机的协作,虽然这是智能产品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仍被许多用户诟病。但无人机与智能手机协作使用却被广泛接受,再短距离的控制范围内,确实没有更加完美的选择了。

但这种利用WIFI或蓝牙互联的协同方式毕竟有所局限,这种局限不仅仅体现在操控上,更多的是使用范围。比如我们要航拍一处人迹罕至的特殊位置,短距离遥控就显得捉襟见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可靠的当然是卫星GPS信号,虽然无人机通过GPS给自己定位并规划路线并不难,但操控者通过卫星GPS信号实时监控并向无人机发送指令就比较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就算忽略成本,又会涉及到很多安全因素,目前最多的应用于军工,但相信在未来法律规范之后,一样可以投入民用。

虽然智能无人机的供应链目前已经相对成熟,但在诸多方面的技术仍需突破。冷静下来想想,无论将来发展到什么阶段,智能无人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安全、载重、动力、续航。

体验过无人机的朋友都知道,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续航,由于无人机的功耗一直无法攻克,想要增加电池容量增加续航,但重量势必会大幅增加,这又会牵扯到动力平衡的问题,所以这个改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技术与体验之间的平衡点很难掌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遇到的大多数智能无人机的续航都在半个小时左右的原因,电池耗空以后,又需要长达6-8个小时的充电时间。要想在这其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那就是需要电池技术进步。

对智能手机熟悉朋友应该知道,关于手机的各项技术突破在这几年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唯独电池技术还保持着几年前的状态。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虽然无人机并非新兴行业,但仍是一个朝阳的行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用到无人机,如影视航拍,测绘,搜救,农药喷洒,派送快递等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尝试无人机这一新鲜事物,因此一些厂商开始研发消费级的无人机来开发市场。无人机产业同时也会带动一些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无人机市场中才能降低无人机的价格,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雷柏的新品削去了这个行业的一部分毛利,当小米进来之后,想必会更加惨烈,不过这并不见得就是好事,万一飞着飞着重启了怎么办?

最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