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漫漫“我”奈何 浅淡无人机商业化痛点

  乔布斯说过:“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几年前,民用无人机的发展还处于不温不火的阶段,人们更多将其视为高配版的航模玩具。得益于智能化浪潮的催化,加上厂商产品的推动,如今,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以不同的角色飞上天空,如航拍、快递、环境监测、灾情防治,以及各种千奇百怪的创意正在涌现出来。然而,无人机真正实现商业化还存在着行业难以自愈的“痛点”。

4

  一个新事物从产生到被接受总是伴随着质疑和保守,无人机商业化道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无人机商业化一方面受制于技术的限制,无论是电池容量、负载重量、滞空时间等均都需要提升来满足商业运营的需求;另一方面,行业政策、标准及法律法规缺失让无人机商业运营难以获得政策支持。技术上的难题尚可以通过科研攻关来解决,而后者就只能祈求政府及时松绑了。  

  近日,“黑飞案”的宣判更是引发了对无人机商业前景的担忧。回顾事件,2013年12月,一个航拍团队在没有申请空域的情况下进行航拍测绘,致使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甚至惊动了军方。虽然全国各地多次出现因无人机“黑飞”引发的事件,但此案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获法院判决尚属首次。当然,其中有操作人员未经有关部门许可和得到资质认定的原因,实际上更多的争议在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法规的不健全。

3

  即便在发达开放的美国,对待民用无人机商业化应用的态度也是非常谨慎的。负责美国民用无人机管理的政府部门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直到去年,无人机的航行领域才开始逐渐被放宽。年初,一架无人机在白宫草坪上演绎了一场真实版的“黑鹰坠落”,考验着无人机政策的神经。为了应付乱象,FAA推出新规:“小型无人机必须在操控者的视线范围内运行,无人机与操作员之间必须始终保持足够近的距离,以便操作员在没有任何设备协助的情况下看见无人机。另外,操作员或观察员不得同时负责一架以上的无人机,所有飞行必须在白天进行,草案将适用于所有重量在25公斤以下的无人机。”对于这项规定,亚马逊表示已哭晕在厕所,毕竟这一规定直接否决了“无人机送快递”的可能,所以就有了亚马逊威胁在其他国家测试的抗议。不仅仅是美国,民用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至于国内民用无人机管理,民航局也颁发了多个管理文件,如2009年6月颁发的《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及《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2012年1月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还有2013年5月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但是这些都是临时性、指导性的规定,并未形成完整的行业规范和管理体系。

  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缺失,让无人机“黑飞”现象越来越多。虽然《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规定:“组织实施民用无人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规定申请划设和使用空域,接受飞行活动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保证飞行安全。”这些规定只是笼统的对民用无人机的空域使用做了简单说明,实际上,由于管理部门不明,无人机飞行许可往往面临着无处申请以及申请流程麻烦的无奈处境,所以频频出现的无人机“黑飞”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1

  近年来以大疆为代表的传统无人机厂商的的异军崛起,吸进了大量资金的进入。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无人机俨然成为未来智能生态链一个必争的一环。Facebook提出了Aquila计划(利用太阳能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互联网高速联接项目);腾讯也在考虑和九星科技合作推出一款四旋翼无人机;“无所不做”的小米更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投资了一家名为飞米的无人机团队;包括亚马逊、淘宝、顺风都在进行无人机快递测试。当然,大量资金流入对于无人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战局,由于缺乏行业规范,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让无人机产品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毕竟是天上飞的,且不说无人机“炸机”给个人带来的财产损失,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坠机,后果将不堪设想。无人机厂商需要强化行业自律,严格控制无人机生产的质量,提升无人机的安全性,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这样才有希望打消政府对于无人机安全的顾虑。

  对比汽车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有法律要求汽车速度不能超过马车的事实,无人机的商业化普及同样也需要一个认知接受的过程。总而言之,国家对待无人机商业化的态度比较模糊。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这是制约无人机商业化的最大痛点。也应看到从没有政策,到有了规范的进步,虽然说当前收紧的政策对于无人机商业化有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对于无人机商业化运营,完全可以像汽车一样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和交通规则体系。如设置无人机空管机构,规范飞行规则,以及考核无人机操作员并发放“驾照”。在明确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循序渐进的推动无人机商业化道路,深化低空空域开放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最终放宽政策。

  作为一种全新的空中平台,无人机的商业化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即便产业商业化还不成熟,政府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必要及时进行政策性的指引和扶持,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在全球数百亿美元的无人机市场中抢占先机,推出无人机商业飞行的规则势在必行,就要考验政策决定者和执行者的魄力了,这是需要厂商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的。但愿我们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加速推进无人机商业化运营。

最热讨论